從2015年底開始,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后,正式拉開大幕。對于鋼鐵這樣的行業來說,在實施供給側改革之前的數年里,鋼鐵行業嚴重供大于求,無序競爭突出,市場價格持續下行,行業企業大面積虧損。到如今,供給側改革推行一年半時間以來,中國鋼鐵行業逐漸走出低迷,內生動力有效增強,改革成效顯著,一些積極變化正在體現。
中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
取得階段性效果
2016年2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6號文,明確5年時間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1.5億噸。隨后與化解過剩產能相關的獎補資金、財稅支持、職工安置在內的八項配套政策以及整體實施方案全部出臺,中國鋼鐵行業去產能進入全面執行期。國務院啟動去產能督查、環保督查、經濟大督查、”地條鋼”督查等多次督查,促進化解過剩產能和取締”地條鋼”的有效推進。
2016年中國鋼鐵業實現化解過剩產能6500萬噸,遠超年初制定的去產能目標4500萬噸。2017年,中國鋼鐵去產能目標是化解5000萬噸粗鋼產能,在6月30日全面取締”地條鋼”;截至5月底,全國已壓減粗鋼產能4239萬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84.8%;目前各地排查發現的”地條鋼”產能已全部停產、斷水斷電,正按照”四個徹底拆除”的要求將”地條鋼”取締到位。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目前全國已清查出500多家”地條鋼”生產企業,合計產能1.19億噸;7-8月份將開展”地條鋼”清除驗收抽查。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有力促進了中國鋼鐵行業提質增效,企業和社會信心不斷增長。
中國鋼鐵行業效益明顯提升
隨著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的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新舊動能持續轉換,積極成效逐步顯現,突出表現在中國鋼鐵企業效益的明顯改善,鋼鐵行業銷售利潤率有效提升,2016年2月份僅0.29%;2017年3月份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達3.89%。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1659.1億元,同比增長232.3%,由2015年的負增長轉變為大幅正增長。2017年1-4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849.5億元,同比增長141.5%。
供給側改革下,重點大中型企業也改變了2015年的虧損境況,實現扭虧為盈和盈利空間擴大。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6年1-12月份,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303.78億元,由2015年虧損645.34億元轉為實現盈利;2017年1-4月份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29.1億元,超過2016年全年利潤總和。
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有效提升
2016年,寶鋼與武鋼合并打響了中國鋼鐵業供給側改革兼并重組的“第一槍”,預示著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會有越來越多鋼鐵企業走上合并重組的改革道路;從長遠來看,鋼鐵企業合并將增加行業對于上下游企業的話語權以及產業集中度。2016年,由于寶鋼、武鋼重組成立寶武集團,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扭轉了鋼鐵產業集中度連續4年下降的趨勢,CR10為35.9%,較2015年上升1.7個百分點,CR4為21.7%,較2015年上升3.1個百分點。
從行業發展來看,寶鋼、武鋼的兼并重組,為鋼鐵行業起到了示范作用,寶武鋼鐵集團深度整合的經驗,有利于完善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的政策環境。此外,寶鋼、武鋼的兼并重組,在重組的過程中有效推進鋼鐵去產能,2016年寶鋼化解過剩產能實際完成555萬噸,武鋼化解過剩產能實際完成442萬噸,兩家合計完成997萬噸。根據安排,2017年寶武集團還將去產能545萬噸。這樣,寶武大約17%的總產能將在兩年間化解。
中國鋼鐵產品向高端發展
供給側改革下,中國鋼鐵需求新生動力顯著增強,更加重視創新驅動,高端產品研發生產取得新成績。馬鋼、太鋼研發的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輪、軸材料順利完成60萬公里運行考核,各項指標達到技術要求,通過了轉產評審,進入到正常生產訂貨階段,為高鐵輪軸國產化奠定基礎。
首鋼研制開發的高強度易焊接特厚鋼板與配套焊材焊接技術實現了大型水電站壓力鋼管用鋼新突破。寶鋼等研制的大型輕量化液壓支架,實現減重14%,滿足了液壓支架向大采高、大阻力、輕量化發展要求。鞍鋼打破國內雙相不銹鋼板寬幅極限,實現中國核電關鍵設備與材料國產化、自主化的重大突破,結束了該品種依賴進口的局面。太鋼針對高強鋼的穩定控制、載貨車輕量化設計、車輛成型加工等問題開展研究,目前已完成原型車的設計制造,減重可達15%。興澄特鋼采用連鑄工藝生產出高質量曲軸、齒條、凸輪等汽車用鋼產品;研發的250毫米厚度EH36鋼板,成功應用于中國“海洋石油162”首座移動式試采平臺,一舉打破國外壟斷。
太鋼研發生產的圓珠筆筆頭用不銹鋼新材料成功應用于國內知名制筆廠家,產品質量穩定,性能與進口產品水平相當。標志著中國筆頭用不銹鋼材料的自主化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對于有效打破國外長期壟斷、促進鋼鐵行業的提質增效和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鋼鐵企業積極支持“一帶一路”
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各大鋼鐵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各類重點工程項目提供優質的鋼材原料。河鋼集團舞鋼公司取得哈薩克斯坦巴圖達爾煉油廠二期設備制造1000噸抗硫化氫腐蝕鋼的訂單,用于哈薩克斯坦巴圖達爾煉油廠二期設備制造;寶武集團下屬鄂鋼公司獲得中馬友誼大橋的橋梁鋼供貨權,成為該橋梁項目的國內唯一供貨企業。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自主建設年產千萬噸級的世界一流現代化鋼廠的能力,中國鋼鐵設計和設備企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鋼鐵工業提供良好的技術和設備支持。由中冶賽迪和上海寶冶參與設計和建設的馬中關丹產業園350萬噸鋼鐵項目2×1080m3高爐工程于2016年11月開工建設,該鋼鐵項目是東南亞第一條H型鋼生產線,主要工程包括機械化原料場、孔頂裝焦爐、燒結機、高爐、石灰窯、轉爐及連鑄和軋鋼生產線等單元,該項目成為馬來西亞政府加快現代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規劃。
中國鋼鐵企業契合“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國際化進程,不斷提高國際合作競爭力,逐步在更高層次上嵌入世界產業發展鏈條,實現優勢互補與合作發展。河鋼集團收購塞爾維亞鋼鐵廠獲得了巨大成效,通過充分發揮河鋼集團在技術、管理、綠色制造和全球最大營銷服務網絡的優勢,通過管理輸入、工藝改善以及全球配置優勢資源,迅速扭轉了塞爾維亞公司長期被動的經營局面,鋼廠發生了歷史性巨變——連續虧損7年的塞鋼在2016年12月扭虧為盈。
總的來說,伴隨著供給側改革推進,通過化解過剩產能、有效處置“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徹底取締“地條鋼”等措施,中國鋼鐵行業運營環境逐漸向公平競爭和綠色發展轉變,中國鋼鐵企業經營情況顯著好轉。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去杠桿”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問題。多年來,中國鋼鐵企業發展主要靠自我積累或者負債,普遍存在杠桿率偏高的問題,過高的杠桿率使得鋼鐵企業應對經濟下行風險的能力不足。從降杠桿手段上,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指出,將采取兼并重組、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發展股權融資等綜合性措施,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未來經過3至5年“去杠桿”階段,鋼鐵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有望降至60%以下。